中医药学会疼痛与康复学术产业联盟
  • 首页
  • 联盟介绍
  • 理事成员
  • 产业协作
  • 学术发展
  • 专家团队
  • 产品展示
  • 产业动态
  • 联盟动态
  • 联系我们
  • Title

    站内搜索



    学术发展

    学术会议 继续培训
    临床交流 学科发展

    快速通道

    推荐资讯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友情链接

    您的位置:首页 >> 产业动态 >> 业界动态 >> 国务院部署推进医联体建设多种形式医联体试点将全面启动

    国务院部署推进医联体建设多种形式医联体试点将全面启动

    作者:作者保密 更新时间:2017-10-23 12:58:16
    来源:网络  浏览人次 2076

    华夏时报:国务院部署推进医联体建设 多种形式医联体试点将全面启动

     

        4月12日下午,接连传来两大医改重磅消息: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医疗联合体建设,要求进行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试点;同时,国家发改委明确公立医院于9月底前全都取消药品加成。

        其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要求,破除行政区划、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壁垒,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试点。

        “所谓 医疗联合体 ,即由一所三级医院,联合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联体内各合作单位双向转诊。”一接近北京卫计委的工作人员接受《华夏时报(公众号:chinatimes)》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几年试点的摸索,国家将采用 医疗、医保、医药 联动的办法重点推进后面的改革,下一步的重点就在各地的落实,这也是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主要抓手。

        值得注意的是,医联体一词此前已被纳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三级公立医院要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

        上述人士表示,“医联体”模式是对医疗资源的垂直整合,是未来的方向。同时,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是引导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建立合理有序分级诊疗模式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改的重要举措。

    据了解,目前医联体主要有四种组织模式,包括医联体(医疗联合体)、医共体(即医疗共同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

        其中,医联体(即医疗联合体),是适用于城市的医联体建设模式。以1家三级医院为牵头单位,联合若干城市二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建“1+X”医联体,纵向整合医疗资源,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而医共体(即医疗共同体)则是农村开展医联体建设的主要模式。重点探索以“县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一体化管理。

        专科联盟指的是医疗机构之间以专科协作为纽带形成的联合体,远程医疗协作网则是由牵头单位与基层、偏远和欠发达地区医疗机构建立远程医疗服务网络。

        远程医疗协作网则是由牵头单位与基层、偏远和欠发达地区医疗机构建立远程医疗服务网络。推进面向基层、偏远和欠发达地区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鼓励二级、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服务,提升远程医疗服务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

        其实,多年前,各地就已选择部分医院点对点的进行试点,但是,推进效果不是很明显,比如,有数据表明,2013-2015年间,通过医联体转诊的只占全市门急诊总量的约1/3000,其中跟政府部门主要考核的是体现医联体个数的“签约率”,对于首诊率、转诊率等体现医联体实际运行程度的具体指标未提出考核要求的做法不无关系。

        为此,此次会议明确,要将基层诊疗量占比、双向转诊比例、居民健康改善等指标纳入绩效考核。同时,探索有利于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分配激励机制,对纵向合作的医联体实行医保总额付费等多种付费方式。

    责任编辑:王晓慧   主编:陈岩鹏

     

    新华网:医联体建设试点全面启动

        “到2020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工作。”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贺胜1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政策吹风会上介绍。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加强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医联体怎么建?如何实现既定目标?王贺胜接受了记者提问。

      医联体把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变成一个体系

      医联体的提出,主要是为了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着力解决患者跨区域就诊、向大医院集中等问题。王贺胜指出,医联体把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变成一个体系,实行连续、全面的服务,是服务、责任、利益、管理的共同体。

      在他看来,成功的医联体要能为老百姓带来这四个福祉:就近就医、便捷就医、全面服务、节省医药费用。比如厦门市从2012年实施“三师共管”的医联体模式,“三师”即大医院的专科医师、基层机构的家庭医师和健康管理师。截至2016年,当地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在基层的就诊率从40.7%、72.6%上升到78.1%、95.7%,而次均费用分别下降了27.5%、37.0%。

        国务院医改办专职副主任、国家卫计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认为,医联体要将过去医院、医务人员和病人的关系,由一种短暂的、阶段性的医患关系,转变成长期的、连续的、责任制的关系。过去,患者到医院,只要看完病,离开医院就没有关系了。现在,是要从预防到治疗、康复、护理,变成一种责任打包,成为医联体的责任。

      同时,服务模式也将发生变化。“过去是坐堂待诊,患者找医生,医生给患者看病,现在将建立起全面的健康管理责任,就要求我们的专科医生、全科医生形成团队,共同为患者提供签约服务。所以,在推进医联体建设的同时,要强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梁万年说。

      他指出,医联体建设形成利益共同体,还会带来医疗服务行为的变化。通过调动医联体内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性,并配合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联体将会增强主动控费的意识,采取有效的自主控费措施。

      试点形成四种成熟模式

      深化医改以来,不少地方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开展了医联体建设。据王贺胜介绍,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205个地级以上城市开展了医联体试点,占地级以上城市总数的60.8%。

      这些试点,逐步形成了四种较为成熟的模式。一是以深圳罗湖医疗集团、江苏镇江康复医疗集团为代表的城市医疗集团模式。由三级公立医院或者业务能力较强的医院牵头,联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在医联体内以人才共享、技术支持、检查互认、处方流动、服务衔接等为纽带进行合作。

      二是以安徽天长为代表的县域医疗共同体模式。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一体化管理,与乡村一体化有效衔接,形成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

      三是以北京市儿童医院儿科联盟为代表的跨区域专科联盟。由医疗机构特色专科技术力量为支撑,充分发挥医学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其协同网络的作用,以专科协作为纽带,形成补位发展模式,提升疾病救治能力。

      四是以中日友好医院远程医疗网络为代表的远程医疗协作网。由公立医院面向基层、边远和欠发达地区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资源纵向流动,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

      “医联体使患者就医流向逐步变化。”王贺胜说,2016年,全国各类医联体上转病例近千万例次,同比增长62%;下转260万余例次,同比增长117%。而且,通过医联体内下派专家、技术扶持、人员培训以及设施设备支持等多种方式,基层的硬件和软件都得到进一步改善。

     

    时间表和路线图

      王贺胜介绍,医联体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已经设定。以2017年为节点,分两个阶段推进。2017年,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试点。6月底前各省份都要明确工作方案,年内综合医改试点省的每个地市以及分级诊疗试点城市至少建成一个有明显成效的医联体。到2020年,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工作。

      “我们将按照上述既定的时间节点,明确工作目标及进度要求,建立任务台账,对账销号、定期通报,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医联体建设任务。”王贺胜说。

      如何保证能如期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这其中,四个关键环节成为重点:大医院是否舍得放,基层能否接得住,患者愿不愿意去,政策配套是否跟得上。

      王贺胜表示,将通过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政策,充分调动三级公立医院参与医联体建设的积极性,解决好大医院“舍得放”的问题。通过派遣专家、专科共建等多种措施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水平,解决好基层“接得住”的问题。通过上级医院对签约患者提供优先接诊、检查、住院等服务,畅通术后恢复期、重症稳定期等患者向下转诊通道,解决好患者“愿意去”的问题。通过探索有利于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人员流动、分配激励、医保总额付费等机制,解决好政策“要配套”的问题。(陈海波)

    Title